【甘南州恒达商贸开发】分享:西藏“唐卡”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最贵的卡是唐卡
如果一名画师从7岁时开始学习画唐卡要到20岁左右才能够独立完成画作。创作一副唐卡要花上半个月以上甚至三个月的创作时间。像画展中悬挂的大小的唐卡要作画半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够完成,甚至更大的唐卡要花上十几年的时间オ能够完成。
什么是唐卡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指画在纸上或者布上,经过彩缎织物装裱之后的宗教卷轴画。
早年间,因藏民过着游牧生活,居无定所,仅靠固定的寺庙,无法满足众多迁徙不定的信徒的宗教生活需求。于是画在唐卡上的佛像,作为移动的宗教圣物,代替了寺庙中的塑像和墙上的壁画,成为藏民们可以随身携带、祭拜的崇拜物。
藏民们只要将裹成一卷的唐卡铺展开来,系挂在帐篷里祈祷、礼拜,就能有一种精神寄托。
因为作画时间长再加上画糖卡的很多的颜料都是矿物颜料含有一些毒素,很多画师在50岁左右的时候身体和视力就不是太好了,所以一名**的画师一生当中其实画不了几副唐卡。当然唐卡也不是一位只有绘画功底的画师随随便便就能画出来的,而是有**要求的,这个要求不单单是对绘画技巧的熟练,更重要的是画师本人对藏传佛学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每一副圣象的敬畏之心。
画师依靠几十年如一日的唐卡绘画功底在运用细致入微完成传神的开脸,所以对于画师来说,一副唐卡就是一场修行,再加上画师在做画的时候所用的颜料传统上都是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还有藏红花,雄黄、蓝靛等植物原料,所以这些天然的颜料就保证了唐卡的色泽的鲜艳璀璨夺目。
虽然说经过几百年岁月的洗礼,但是它依然可以色泽艳丽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唐卡就被誉为我们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也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当然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最贵的卡就是唐卡。
唐卡的收藏价值
在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当中,**的拍卖记录就是唐卡创下的3,48亿港币,而这副唐卡的名字叫做《明永乐御制红颜魔笛刺绣唐卡》。在2014年11月26日的时候,上海龙美术馆馆主刘易谦,以3.48亿港币拍下的,它也被称之为“唐卡**”。
唐卡由来
唐卡虽叫做唐卡,但是跟唐朝没有关系跟卡也没有关系。唐卡一词源自于藏语的音译,原意为“平淡宽广”,它源自于当时的藏王松赞干布迎娶了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赤松公主,在两位公主的影响下西藏人民就开始广泛的接触佛学。
跟随着尼泊尔的佛学进入到西藏还有大批工匠,这些工匠为西藏带来了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唐卡就是这种用丝绸装裱卷轴画作为西藏艺术的代表作,它就起源于公元7世纪左右,迄今为止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唐卡的设计题材非常广泛,有历史文化,生活社会等诸多领域。但是被我们熟知的还是它的佛学领域,所以它跟佛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每一位画师都把唐卡当成是一种修行,而且随着现代的发展,唐卡也被画师越做越小,画心越小的唐卡制作越难。现在讲究佩戴及修行,如图中女士佩戴的锁骨链,它的画心只有1.2厘米左右,虽小到了**,但亦能够做到细节上的一丝不苟和对画像的**呈现。画师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对造像的这种深刻的领悟,浓缩在像一枚硬币大小的画布上,容不得一点差错。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